
實踐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說,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,退休後每個人想要過的生活也不一樣,因此到底要為退休生活準備多少資金,很難有定論。粗淺的算法,是以「所得替代率」評估,也就是說,假設目前薪水八萬元、退休後每個月要花四萬元、退休生活若預計有卅年,在不加計通膨因素下,最起碼要準備七百廿萬元。
他指出,台灣人大多數還是以「置產」因應退休,即手頭大部分資金會在中壯年時先購屋,其餘資金才會拿來買股票、基金或保險;如果政府推動的「房屋反向貸款」政策順利實施,有房子的台灣人,未來便有機會真正「以房養老」。

但劉奕成憂心現代年輕人的「低薪」狀況,台灣上班族的薪資所得長年沒調整,按照目前碩士或大專生僅兩、三萬元的月薪來看,即使要年輕人,從年輕時就「提早」準備退休,大概也沒幾個人做得到。國內少子化的問題,越來越嚴重。不但很多學校,招不到學生,現在還衍生出,不少長輩們「延後退休」或是「退而不休」的現象。根據主計處最新的調查發現,國內65歲以上就業人數,已經連續五年增加,到今年已經高達19萬2千人,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越生越少,讓很多人的晚年生活,只能靠自己。
每天一大早,尹伯伯就帶著自己親手做的包子饅頭,到醫院外擺攤。雖然孩子都長大成家有工作,但尹伯伯認為,老了還是要靠自己,因為兒孫也有自己的壓力。
雖然屆齡退休,不過他們仍然希望自己創業,尋找事業第二春、退而不休;另外還有越來越多人、選擇延後退休,主計處最新調查發現,國內65歲以上的就業人數,已經連續五年增加,從94年的16萬人,增加到今年的19萬2千人,顯示國人「延後退休」的趨勢、越來越明顯。
學者指出,老年就業人口增加的原因,一方面是因為孩子越生越少,晚年生活只好靠自己;另外,企業多半不放心找沒有工作經驗的年輕人,才出現勞工愈來愈晚退休的現象。面對社會型態的變化,學者建議政府除了要思考,如何讓社會新鮮人順利就業,也有必要發展出更多適合中高年齡層發揮的的產業。